新夫子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广西教师招聘考试【官网】-广西新夫子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0771-2365156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广西新夫子教育
电话号码:0771-2365156
手机号码:18178600462
联系邮箱:2302251154@qq.com
网站网址:www.nnxfz.com
学校地址:总部:南宁市大学东路98号世贸西城E座6楼整层(西大正门旁)

站内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考试资料
【资料】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作者:发布于:2015-09-16 11:15:08 点击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课  时  教  案

讲 授 人

谢灿梅

课  时

 

第三课时

设计思路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件。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

2.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

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教学方法及手段

探讨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分析人物形象(一)

现在我们来纵观全文,文中主要讲到了哪几个人呢?明确:荆轲、樊於期、太子丹、秦武阳、秦王。根据单元提示,学习本单元,我们在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的同时,要学会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战国策》长于议论与叙事,将人物的性格于一些矛盾、冲突,以及人与人的正面交锋来表现出来。“易水送别”是重点,教师点拨分析。提问:易水送别的场面描写中,有哪些是对荆轲的描写?表现出荆轲什么样的形象?其中有音乐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自由讨论

荆轲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抒发荆轲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慷慨情怀。

场面             荆轲形象

易水送别     视死如归、义无反顾

音乐起到了烘托作用,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氛围。

二、人物形象分析(二)——学生根据“易水送别”的同样方法,找出分别描写不同人物的语句进行分析。

根据我们前面所学,荆轲刺秦王可以分为多个场面,计议行刺、求头取信、怒斥太子、易水送别、厚遗蒙嘉、顾笑武阳、秦廷搏击、倚柱笑骂。同学们请借鉴易水送别的分析,在每个场面分别找出对荆轲、太子丹、樊於期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分析表现人物的什么形象。

分组进行自由讨论探究,分享答案。

场面    荆轲  太子丹  樊於期形象

三、总结

《荆轲刺秦王》是战国策的名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战国策》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


荆轲顾笑武阳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其次,善于用侧面描写,烘托荆轲的形象,使之更加鲜明。易水边送行者的垂泪涕泣嗔目,发尽上指冠,秦武阳的临场惊恐,秦王的目眩良久,都起了反衬作用,使荆轲的机智、刚毅、镇静、勇敢和自我牺牲的性格特征更加凸现出来。所以我们写人物首先要抓住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还要善于描绘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才能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辩证分析历史事件

专诸刺吴王,身死而功成,荆轲刺秦王,身死而事败然而我们久已忘掉了专诸,而在赞美着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易水悲歌歇,秦庭侠骨香”这些无不让千载之下的我们为之动容,可是千年之下,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西汉汉赋四大家的扬雄,《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宋代理学家朱熹,他们认为荆轲乃匹夫之勇,或愚蠢之人,你们是如何看待的呢?荆轲是英雄吗?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存在合理性吗?

学生讨论,各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就事情本身而言,荆轲刺秦王是正义行为(救国、报恩、英勇无畏)。在历史角度来看,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三、小结

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布置了学案作业,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2.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

3.学会刻画人物的手法。

 



四、布置作业


刻画以为你熟悉的人,用到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手法。








 

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五、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六、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TAG标签:新夫子教育,新夫子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报名入口,新夫子教师网,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黄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雷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苏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张老师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教师证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教师证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教师招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普通话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07712365156